柯尔克孜族,国外同源民族汉译称作吉尔吉斯族,民族语言为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克普恰克语组。
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在黑龙江省富裕县五家子屯也有数百人聚居,是18世纪从新疆迁去的。
“柯尔克孜”是民族的自称,也是其他民族对该民族的称呼,国外同源民族被汉译称作“吉尔吉斯”。
“柯尔克孜”含义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一说是四十的复数,可解释为“四十‘百户’”,也就是四十个部落;一说是“山里的游牧人”,还有“山中的乌古斯人”、“依山傍河之人”、“草原人”的说法;也有说“柯尔克”是四十,“克孜”是“姑娘”,“柯尔克孜”就是四十个姑娘。
柯尔克孜族多戴下沿镶有一道黑布或黑平绒的小帽,冬季则戴用狐狸皮做的帽子,男子上着锈有白色花边的圆领衬衫,外穿用羊皮或蓝、黑色棉布作成的“袷袢”,腰束皮带或绣花的布腰带。下身内穿衬裤,外穿蓝、黑色条绒布和其它布做的宽腿长裤。一般冬季多穿毡靴、毡袜。老人在冬季喜欢穿皮裤和自制的轻便船形皮鞋。
妇女多穿连衣带折长裙,裙外罩有用丝线绣有各种图案花纹、缀有银扣和铜线、色彩绚丽的金丝绒坎肩,足蹬明光铮亮的皮靴。未婚女子头戴红色金丝绒圆顶小花帽或用水獭、旱獭皮做的顶系珠子、缨穗、羽毛的红色大圆顶帽。年轻已婚妇女,喜扎红色、绿色头巾,穿红、绿、紫色上衣和红裙,多戴装饰品。中老年妇女,则披白色头巾,身穿蓝、黑色上衣和大衣,极少装饰。
柯尔克孜族的饮食,以牛、羊、马、骆驼、牦牛肉和奶制品为主,几乎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肉、奶、乳制品。
柯尔克孜族的男装亦多刺绣,短装,上衣多长及臂部。直领,领口绣花,袖口紧束,否则便带刺绣,上衣对襟,对襟处钉银制纽扣,内衣多白色,常刺绣,外套“坎肩”,也叫“架架”,与妇女所穿式样相似,但颜色不同。男装多黑、灰、蓝三色。外出都穿大衣,一大衣无领,袖口多用黑布沾边,称“托克切克满”;亦有穿皮衣的,称“衣切克”。
男子不留须,不蓄发。如为独生子,可在十岁内蓄发,但不能蓄其全部,只在头部的前、后、左、右留上四撮圆形或半圆形的头发作记号,长至十岁,这种记号便要剃掉。
男子的帽子多用红布制成(其它颜色的也有),在帽子的顶上有丝绒作成的穗子。穗子上缀有珠子等装饰品,冬季带皮帽。
柯尔克孜族的服饰,男子常戴用羊毛皮或毡子制作的白毡帽(ak kalpak)。穿无领“袷袢”长衣,内着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衣,外束皮带,左佩小刀等物。夏天穿立领短袷袢,春秋喜穿条绒缝帛的宽脚裤。女子通常穿连衣裙,外套黑色小背心,南部妇女穿小竖领衬衫。妇女包头巾,喜戴装饰品。饮食主要为奶制品和牛、羊、马、骆驼等肉类食榀,辅以面食。常饮牛、羊、马奶和酸奶,喜喝茯茶。柯尔克孜族人民逐水草而居,夏季多住帐篷,冬季多定居在气候温暖的山谷地带,住四方形土房。
柯尔克孜族爱好
柯尔克孜族早餐较简单,但营养丰富,多以鲜牛奶佐以其他食物,午餐也较简单,牧民们大都是携带干粮在野外食用,晚餐一般较丰盛。
信奉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人,忌食猪内和自死牲畜肉,马肉马肠为冬季最佳食品。
他们的饮食主要是肉制品和奶制品,也喜欢吃圆白菜、洋葱(皮牙子)、土豆等。日常饮料是山羊奶和酸奶,还喜欢喝煮沸以后加奶、加盐的茯茶。富裕起来的牧民们喝的是牛奶羊奶,吃的是牛、羊、马、骆驼肉,也吃米食和面食。制做面食时,没有案板,而是用皮子制成的擀面布。他们还把做好的酥油都存放在宰杀后经过加工的牛胃、羊胃里。碗、勺等餐具都是用木头制做的。
柯尔克孜族十分好客和有礼貌,有\"友谊与热情是柯尔克孜人的金子\"的名言传世。凡有客人来访,不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招待,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请客人吃,而以羊头肉待客最为尊敬。在请客人吃羊肉时,先请吃羊尾油,再请吃胛骨肉和羊头肉。客人也要分出一些给主人家的妇女和小孩,表示回敬。
柯尔克孜人的日常饮食还有馕、锅贴、库依玛克(油馕)、包尔沙克(油炸面块)、曲依包尔沙克(油炸果)、烙饼、油饼、奶皮面片、油炸疙瘩、沙木沙(烤包子)、曲曲尔(水饺)、油馓子、奶油稀饭、抓饭、拌面、花卷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与各族人民共同聚居、共同生产与生活,柯尔克孜人的饮食结构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蔬菜开始进入农牧民的家庭,饭菜的品种也日益丰富多彩了。
柯尔克孜族的饮食忌讳,与新疆其他民族既有相同之外,又有相异之别。
婚俗
柯尔克孜族的订婚习俗饶有风趣,他们对白色情有独钟,白色代表他们最喜爱的羊群。男方去女方家时,要把各种礼物和聘礼放在马上,马头上要扎一朵洁白的棉花,这朵棉花也可以由新娘来扎。如果有人骑着一匹扎着头上扎着棉花的马,就说明此人是准备订婚的,当地人们一看就知道。女方的父母对男方的到来,会表示热烈的欢迎,还要做上丰富的佳肴热情地招待男方,并商定吉日娶亲。在有的地方,当男方来订亲时,如果表示同意了这门亲事,女方要向男方的身上,撒些面粉向他祝福,这预示着新郎,将会像白面一样洁净无暇。
结婚一般要举行三天,日期多选择在月底,仪式主要在女家进行。柯尔克孜的婚礼是在女方家进行的.早晨母亲就要给女儿沐浴,并由母亲,嫂嫂等人为新娘梳妆打扮。母亲要为女儿梳头,将满头的小辫子梳理成两条大辫子,边梳边唱哭嫁歌。歌中有母女的惜别之情,也有深深的祝福。并同时举行叼羊,赛马等活动,做抓饭,煮肉准备迎接新郎及家人。
1)第1天 捆新郎
新郎一方在一大早就由长者和青年组成的队伍骑上马,在乐队的敲打声中浩浩荡荡的送去聘礼。聘礼包括刚宰杀的两只羊,一只作整羊煮熟;一只把五脏掏出,不剥皮烤熟,还要带上数十头小牲畜和各种衣物。新娘的姐嫂要挡在门口,逐样检查男方送来的聘礼,然后接纳礼品,在门口还要进行女方给新郎礼品的展示,并在众人的面前一一试穿衣物。
等到准备让新郎进屋时,新娘家的男人们早就准备好了绳索。等新郎一进门,众人一拥而上,捉住新郎五花大绑,将其拴在帐篷前尽情戏耍。最后要由新郎的父亲和兄长出面,向女方的亲友求情,并向他们赠送礼物,这时他们才会给新郎松绑。
2)第2天 发喜糖
第二天婚礼仪式一开始,就由陪新郎来的一位客人用一根木棍将毡房顶部的天窗挑开,并从天窗口往外面撒杏干、油果子、糖果等喜庆食品。这时,新娘家和新郎家的客人分开站在毡房里等着抢那些东西,以分享这对新人的幸福。新娘家要宰羊及其他牲畜摆上宴席,招待远道而来的来宾。
为庆祝新婚,宾主们要举行刁羊、赛马、摔跤、角力等文娱活动。晚上,新郎、新娘由伴郎、伴娘陪同坐在帐帘内畅所欲言,嬉笑言欢;帐帘外,男女青年奏考姆兹和其他乐器,唱民歌,跳会面舞,做其他游戏,一直闹到深夜方归。
3)第3天 回家转
新郎要把新娘带回到自己的新房。这时,新娘要和自己的家人哭别。新娘的母亲为了照顾女儿也陪同女儿同来新郎家住上二至三天,有的要住上一个月才返回。女方要为女儿准备衣物、被褥和其他生活用品作为嫁妆,用马和骆驼驮上送去,同时还准备一匹马,鞍具、笼头和马鞭。鞍具和马鞭都要是全部是崭新的,并用银铜装饰,十分讲究。新娘回婆家时,要骑上这匹马,这匹马也算作为嫁妆送给女儿。新郎和新娘在回去的途中,会受到各地牧民的热情招待,新婚夫妇还要奉上喜糖等礼品作为酬谢。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ctc.daxichong.cn/post/66799.html
- 转载请注明: 四川特产 于 凯发平台-凯发旗舰厅 发表